最近參加富邦講堂的課程~『建築與城市品牌』---歐洲老城的現代建築新風潮
課程主講者是朱沛亭老師
(朱沛亭 1968年生於台北,成功大學建築系、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建築師高考榜首,現任職南亞技術學院建築系講師,城市設計師事務所共同主持人。以上冠冕堂皇的學歷和職稱完全是無趣的官方說法,認識的人就知道,其實作者是典型的O型雙子座個性,表面上是乖乖牌,內心極不想受傳統制度束縛;對很多事物都很有興趣,像是攝影、音樂、閱讀、電影、旅行、咖啡、汽車等等,乍看之下多才多藝,骨子裡卻都只有五分鐘熱度,最近的興趣及工作重心放在室內設計。建築旅行的計畫仍持續進行中,相關文章陸續發表在《傢飾雜誌》(Interior World)上。)
昨晚的課程主題是: 老國王穿上新衣,融合東西文化的現代英國
我很開心聽了這堂課~~覺得聽到很多建築方面的新奇東西,
但最令我吃驚的是現代的倫敦以和我所認知的倫敦有天壤之別的差異
短短的幾年之中,倫敦這個老城市裡已經多了很多我沒見過的新建築
而這些我昨晚才第一次知道~~同時也感嘆建築大師Norman Foster的創意巧思
(當然啦這也是第一次知道有這個人~~)
(Norman Foster)
英國倫敦大約是9年前(1997年)去的吧!
在倫敦的兩個禮拜走訪了很多著名的地標,留下美好的回憶
在昨天之前的想法是這樣的~~如果能有機會再去倫敦,去的理由一定是為了音樂劇
但過了昨天之後有了新的想法~~我想要再去倫敦看看老師介紹的那些新建築
第一個讓我感到衝擊的建築是大英博物館的屋頂改建~
對於大英博物館的印象是相當的不良,
只記得從門口進去後就被擁擠的展覽空間搞得頭痛的要死
接著看到大批從各國蒐刮而來的戰利品更是倒胃口
所以隨便逛逛就離開了。
現在有參觀大英博物館的新理由了~那就是它的屋頂
(圖一)
資料來源: http://www.architectureweek.com
我並沒有聽到建這個屋頂的理由(因為跑去洗手間了),
但光了解這個玻璃屋頂的設計後就足以紀錄一下
想想看如何在一個內圈為圓形,外框為方形的形狀中間加設沒有柱子支撐的玻璃屋頂?!(圖一)
建築大師Norman Foster想出來的方法是用一片片的三角形來連接,
三角形的連接使得屋頂產生鱗片紋路的感覺
另外屋頂設計為稍有弧度的樣子用來分攤玻璃的重量
這樣的設計在室內看起來相當的美觀,尤其是陽光照射在玻璃上後,
三角形的網狀支架投射在地面的影子會產生特殊的紋路~ (圖二、三)
(圖二)
(圖三)
資料來源: http://www.architectureweek.com
第二個現代化建築一樣是Norman Foster的建築物--倫敦的市政廳
地點是在倫敦塔橋的旁邊
這個長得像扭蛋(扭曲的蛋)的建築其特殊之處
除了外觀外,另外的就是環保概念
利用環境因素及自身建築物的特殊設計可以達到省電的效果
1. 首先設計師將建築物本身設計為有點傾斜的蛋型,
有大片玻璃的這面是永遠沒有日照直射的一面,
另外有日照的那面在每一層都加蓋一點點的屋簷,可以產生一些陰影
這樣的設計可以避免因為日曬使得室內溫度上升的狀況
(玻璃帷幕的建築物總是有因為光線充足導致室內溫度較高的缺點)
資料來源: http://www.skyscrapers.cn/city/eu/uk/lo/lo_landmark_CityHall.htm
2. 另外建築設計師在建築物的內裝管線設計上,
也格外用心使得建築物本身更具節約能源的功效
抽取在100公尺之下的15度地下水再用管線將使之流通於整個大樓內
這樣作法的理由是~
冬天因為地下水水溫高於室外溫度可以使室溫較溫暖,因而可少用點暖氣;
同理,夏天則因水溫低於室外溫度故會使室內溫度較涼快,而達到減少冷氣用量的目的
這些用來調節室內溫度的地下水,最後也會作為廁所水再次利用。
除了外裝很炫之外,內裝也相當的有特色,有從一樓旋轉到樓頂的走道(圖四)
聽老師說這是Norman Foster的建築風格之一
個人聽到老師仔細的講解這個建築物的特殊之處後,對於設計者的用心相當感動
不過還是有點疑惑啦! 地下水不會有抽完的一天嗎??
這樣不會地層下陷嗎?
第三個現代化建築一樣是Norman Foster的建築物--瑞士再保險總部大樓
從(模型)這個圖可以看出,其特殊之處在於大樓本身結構是由窄變寬再變宰的形狀
(因此該建築有人稱之為色情小黃瓜)
一般建築物的底座都會比上層大以支撐上層不斷下壓的重量
但這個建築物可以不用這樣做的原因是除了中間的支柱外,
外圍的玻璃用網狀的設計使得每一點的重量在下一層時都有兩隻手來支撐
此外
建築物本身的細節也相當細緻
例如底端的收尾接點分毫不差,屋頂也相當美麗
至於內部的裝潢當然也是有一番學問了
每一層的內部結構是非填滿的而是設計成六片花瓣狀
(有點像是這樣啦~~~但是我畫的非常的失敗!!)
以上圖片資料來源:http://www.30stmaryaxe.com/
http://www.skyscrapers.cn/city/eu/uk/lo/lo_skyscrapers_SwissRe.htm
最後最後啦~~
另外一個倫敦新地標就是倫敦的摩天輪~London EYE
位於泰晤士河畔/國會大廈之旁
特殊之處在於其支架只有一邊(圖六) ㄧ般的摩天都會有兩邊支撐來加強
(老師撥放幻燈片給我們看的時候一直問我們特殊之處在哪,我還真看不出來,
還想說是不是坐人的地方形狀不一樣呢?)
一邊的支撐當然無法讓摩天輪站好,所以另外用六條很粗壯的鋼索拉住,防止倒塌!(圖七)
老師說建造的過程是在泰晤士河上當浮板,在浮板上進行焊接工作
最後再將著個摩天輪吊起。
這個摩天輪可以看到整個倫敦市區的景緻,全程三十分鐘
票價也是相當昂貴聽老師說折合台幣約700元吧
但覺對值得ㄧ遊!!
以上圖片資料來源:http://www.skyscrapers.cn/city/eu/uk/lo/lo_skyscrapers_London_eye.htm
(上面這個網站有對LONDON EYE有更詳盡的說明喔)
以上算是我上完這堂課的筆記啦!!
因為上了這堂課真的讓我增廣見聞~
因此也迫不及待的要記錄下來了~~
但我想最棒最棒還是能有機會實際到該處一遊
能親臨現場感覺一定很不一樣的
課堂上老師當然還介紹了其他的建築物
但上面提到的四個是最讓我感到神奇又感動的…
所以特別紀錄之囉!!